查看原文
其他

会计师行和咨询业的十五年起伏

陈果 陈果George 2021-05-31

今天是IBM收购普华永道咨询15周年。有人说安然事件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分拆管理咨询业务,这一说法并不准确。会计师事务所们(最早是“八大”,后来经过并购,形成“五大”)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为其审计客户(尤其是大型上市公司,这些上市都需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为其财报提供真实性的背书)大量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包括公司战略、组织设计、高管薪酬、信息系统、并购分析等,这类业务比传统审计业务利润更丰厚。同一时期,股票期权开始大量地被上市公司用来作为高管薪酬的一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本应该独立于客户管理层,被认为和受管理层委托的管理咨询业务,存在利益冲突。从90年代后期开始,投资人和监管机构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将审计业务和管理咨询业务分拆的呼声就从未间断,其中最强力的反对者是当时美国证监会(SEC)主席Arthur Levitt。Arthur Levitt的努力受到了包括会计师行业协会以及部分事务所的抵制,尽管他率领下的SEC以一些上市公司做假账被查出为由,多次审查会计师行的合规性,对会计师行业施压,要求进行分业改革,然而,会计师们游说国会议员对他反向施压,一些国会议员甚至威胁削减SEC预算(美国社会牵涉到利益集团的改革何其难,奥巴马禁枪就是一例),到2000年11月,Arthur和会计师行的斗争以一项折衷的法案通过而告终,该法案要求会计师行公开其向提供审计服务的公司所收取的非审计业务的收入,会计师行提供管理和IT咨询须经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批准等。三个月后,Arthur卸任。


在和Arthur的斗争中,普华永道和安永较早作出妥协。安永1999年底做出了让步,寻求分拆出售其咨询业务,2000年5月,在Dotcom泡沫最高峰时,将其咨询业务以124亿美元的好价钱卖给了法国IT服务公司凯捷。毕马威(KPMG)在2000年初分拆管理咨询业务,当时如日中天的科技新贵思科成为其战略投资者,购买了KPMG咨询20%的股份,2001 年2月KPMG咨询在纳斯达克上市。安达信情况则复杂一些,因为公司政治原因,安达信在90年代中期审计业务和咨询业务就分别分为安达信会计(AA)和安盛咨询(AC)两家公司,其中AA也做咨询业务,和AC有一定的竞争关系,两者皆挂在“安达信集团”之下;2000年8月,AC正式从安达信体系中脱离出来,并于2001年初更名为埃森哲,并于随后上市。


安然事件是在2001年初开始酝酿,到2001年11月总爆发的。由于安达信在安然事件中的作用,加速了公众对会计师行模式的怀疑,几年前Arthur和会计师行争斗的天平产生了倾斜。安达信解体后,其业务被剩余四家会计师行瓜分,例如中国和香港的安达信业务大部加入了普华永道。除了已经分拆的安永和KPMG外,当时还没有分拆的德勤和普华永道加速了分拆进程,普华永道在2002年6月宣布将其咨询业务更名为“Monday”(星期一),并计划单独上市,解决从母公司独立后的资金问题;在一片乱哄哄中,这个名字受到很多人质疑,有人开玩笑说Monday是职场人士周末后上班第一天,是最难熬的一天,这个名字给职业人士不好的联想。2002年7月,德勤也宣布其咨询业务更名为Braxton,这个名字来源于德勤并购的一家成员公司在1984年收购的一家前任咨询公司。

在2002年的夏天,各家公司心态很微妙:安达信事件之前已经成功分拆的几家,庆幸逃过一劫,已经上市的KPMG咨询接管了不少原安达信业务,到2002年10月更名为“毕博”,转板纽约证交所,意气风发,与新成立的“凯捷安永”和埃森哲同场竞技,分拆出的咨询公司具有同样的商业模式,即管理咨询、信息技术和外包等三大业务。而匆忙更名的普华永道和德勤,其咨询业务内则人心惶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IBM出手收购了还未正式启用Monday名字的普华永道咨询。


其实在安达信事件前,和安永一样屈服Arthur的普华永道,2000年中也在寻找咨询业务的买家,安永趁着Dotcom泡沫卖了124亿美元,向IT巨头惠普出价180亿美元的普华永道则没有那么好的运气,由于Dotcom泡沫破灭,惠普股价下跌,现金加换股方式的收购不足以支付普华永道的要价,惠普放弃了收购。两年后,普华永道咨询再次同时找到了两家IT巨人,惠普和IBM,寻求卖身,真是机缘不巧合,惠普于2001年底以260亿美元的代价启动收购康柏,正在复杂整合过程中,无暇再收购咨询服务公司,而IBM则在郭士纳指挥下,刚启动了向服务转型的战略,于是,只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IBM和普华永道咨询的并购就顺利谈成,以35亿美元的代价成交,而惠普第二次失之交臂。


2002年10月2日,普华永道咨询正式并入IBM,3万名普华永道咨询的专业人员和IBM原有的3万名咨询服务人员共6万人,组成了IBM商业咨询服务(BCS),隶属于郭士纳缔造的IBM全球服务部(IGS),形成了当时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询和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当时IBM BCS总经理Ginni今天已经成了IBM的CEO。几年后,IBM组织变革,IGS的两个服务组织,技术服务和业务咨询变成IBM的一级产业集团,即今天的GTS和GBS。


虽然德勤将咨询业务起名为Braxton,但是这个名字似乎没有被真正使用过,按照安然事件后通过的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德勤将咨询业务的重点放在了非审计业务客户上,至此,咨询行业形成了新的“IT咨询五大”,即埃森哲、凯捷安永、IBM GBS、毕博和德勤。


IT咨询行业的动荡并未就此结束,埃森哲、IBM GBS在2002年后快速发展,凯捷安永在2004年扔掉了名字中“安永”的尾巴,重新用回“凯捷”的名字。毕博则命运多舛,由于其激进的负债策略,加之几个重大项目出问题,在2009年初宣布破产。惠普错失了收购普华永道咨询后,在企业业务领域跟IBM竞争中一直处于下风,终于在2008年以139亿美元收购了另一IT服务巨头EDS,但是其后由于糟糕的董事会治理,使得惠普的咨询和IT服务业务几经周折,在2017年从惠普分拆出来,跟另一家领先的IT服务公司CSC合并,组建了名为DXC Technology的新公司。戴尔也曾进入咨询领域,并在中国收购了毕博残部,最终也不太成功。


而15年前剥离咨询业务的四大会计师行,最近又卷土重来。一方面,卖掉咨询业务的安永、普华永道等有3-5年的禁业协议,禁业协议期满后,他们都开始重建管理咨询和信息系统咨询业务,另一方面,四大近年来都在淡化审计业务的品牌形象,将自己包装为专业服务公司,大量收购传统业务战略咨询公司和运营战略咨询公司,尤其是度过了分拆风波的德勤,管理咨询业务收入已经占公司一半以上的收入。十多年过去,并非资本市场监管法规发生了重大变化,四大在业务操作上也制定了谨慎的审计和咨询相隔离的制度,只是商业的世界里,安然事件和安达信事件已经逐渐被人淡忘,咨询公司加快了跨界:传统战略咨询公司更多进入运营咨询和数字化转型咨询领域,四大会计师行则更多进入业务战略咨询领域,IT咨询公司则专注于云服务和数字化转型服务。

安达信、普华永道的咨询业务在90年代后期就进入中国,KPMG和德勤也有少量咨询业务。2008年,我去某大型国企时,他家的SAP只用了后勤模块,财务系统就是90年代中期安达信开发的,要把那个老掉牙的财务系统迁移到SAP上。中国安达信解体时,一批人去了毕博,一批人去了中国普华永道,没过几天又换成了IBM,当时行业内确实挺人心惶惶的。2002年时我在惠普咨询,当时公司内也流传着要收购Monday的流言,没过几天IBM却发布了收购消息,也是让大家大吃一惊。当我刚加入IBM GBS时,工作中还有不少普华永道流传下来的印记,例如知识库中一些古怪的文档、全球顾问交流的邮件列表,再后来,这些印记就越来越少了。


说起咨询公司的起起落落,想起前年的一个趣事。我参加某超大房地产公司的消费品业务的一个咨询项目招标,除了IBM、麦记、RB等常打交道几家公司,现场居然还见到了几个自称来自毕博的老外。按说真正的毕博早就停止运营,毕博这个名字被MBO,市场上消失很久了。估计是那家企业的办事员被老板要求找几家咨询公司,在网上随便搜的咨询公司名字,居然把江湖上早就消失的毕博给找出来充数了。




咨询业历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